一、制定背景
制定《咸安区推行气瓶安全信息化管理工作实施方案》,主要有两个方面的因素:
一方面,液化石油气钢瓶是我区普遍使用的气源,也是数量最多的特种设备。据估算,全区在用气瓶数量约20万只,但废旧液化石油气瓶数量达15万只,占比达75%。造成农村普遍使用废旧液化气瓶的主要原因,一是群众主动送检意识差、安全风险意识淡薄、不了解废旧气瓶的安全隐患;二是违规充装和非法倒装行为屡禁不止,为废旧气瓶的存在提供了空间。
另一方面,国内燃气爆炸事故频发,6月13日,十堰市燃气爆炸事故造成25人死亡、138人受伤。事故发生后,各级人民政府相继发文要求加强液化石油气钢瓶安全管理。
为加强气瓶的安全监管,消除废旧气瓶安全隐患,防范气瓶安全事故发生,借鉴赤壁市管理经验,咸安区市场监管局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特种设备安全法》《城镇燃气管理条例》和《咸宁市气瓶安全信息化管理工作方案》,牵头制定了《咸安区推行气瓶安全信息化管理工作实施方案》。
二、主要内容
为从源头有效消除气瓶安全风险隐患,以及更好更快的推进咸安区气瓶信息化工作,《方案》明确了实施步骤、各部门职能分工、工作要求等。
(一)明确实施步骤。液化气站于2021年9月30日前完成气瓶信息化系统建设。工业气体和车用气瓶充装单位于2021年12月31日前完成气瓶信息化系统建设。最后由咸安区市场监管局和住建局组织验收。
(二)强化保障措施。一是加强组织领导,成立专项领导小组,对气瓶充装企业信息化推进工作实施全覆盖。二是明确管理职责。各乡镇政府、市场监管、住建、交通、应急、消防部门分工协作,联合执法,形成推进合力。三是强化资金保障。财政部门做好补贴资金保障工作。
(三)明确工作重点。包括三个方面的内容:一是置换处理废旧气瓶。参照赤壁市等地的做法,采取政府财政补贴的方式,由充装企业为用户提供符合安全技术规范要求并粘贴电子标签(二维码)的新气瓶。废旧气瓶置换每瓶财政补贴50元,本地居民每户限定置换2瓶,经营行用户每户限定置换20瓶。二是规范气瓶充装行为。由市场监管部门牵头,联合住建、交通、公安、消防等部门,依法打击充装企业充装非自有气瓶、报废气瓶、超期未检气瓶等违法行为;打击非法倒装、违法充装行为;规范燃气配送行为,保障居民用气安全。三是广泛宣传用气知识。利用各类媒体宣传安全用气知识和置换工作的重要意义,发动群众自觉参与置换工作,抵制非法充装行为,同时提高群众安全用气意识,消除安全隐患。
三、解读机关、解读人及其联系方式
解读机关:咸安区市场监督管理局
解读人:王小桥,联系电话:0715-83326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