各乡、镇人民政府,各办事处、场,区政府各部门,咸安经济开发区,咸宁鄂南大竹海生态风景区,咸安商贸物流区,华彬金桂湖低碳经济示范区,向阳湖现代农业科技示范区:
《咸安区2021年统筹使用涉农财政专项资金实施方案》已经区政府常务会议审议通过,现印发给你们,请认真贯彻落实。
咸安区人民政府
2021年6月7日
(此件公开发布)
咸安区2021年统筹使用涉农财政
专项资金实施方案
为有效解决财政涉农资金“碎片化”问题,切实发挥财政资金规模效益,推动乡村振兴战略落地见效,根据《国务院关于探索建立涉农资金统筹整合长效机制的意见》(国发〔2017〕54号)、《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完善财政资金统筹整合长效机制的通知》(鄂政办发〔2018〕11号)精神,结合咸安实际,特制定本实施方案。
一、指导思想
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以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主线,统筹整合涉农资金,推动脱贫攻坚与乡村振兴有效衔接,全面推进咸安区农业强、农村美、农民富事业发展。
二、基本原则
坚持统筹谋划,高位推进;坚持完善措施,应统尽统;坚持统一步调,无缝对接;坚持绩效管理,激励引导。
三、统筹资金范围
统筹使用的资金范围包括中央、省、市、区级所有涉农财政性资金,包括上级安排及本级安排、当年安排及结转结余资金、存量资金及增量资金。根据上述统筹涉农财政专项资金的范围,参照近年中央、省、市、区级的涉农财政专项资金规模,2021年计划统筹涉农财政专项资金70000万元。包括:长江经济带农业面源污染源治理项目资金2500万元,2021年省财政厅提前下达2021年财政专项扶贫资金(暂定名)预算1755万元,2020年高标准农田建设资金3174万元,2021年高标准农田建设资金2919万元,提前下达2021年水利发展资金1033万元,市住建局拨付淦河黑臭水体资金2000万元,长江四邑公堤三峡后续资金支持崩岸整治资金1775万元,移民后扶资金1226万元,2021年农村综合改革转移支付(美丽乡村建设、典型示范村奖励)资金1040万元,2021年农业保险保费补贴资金985万元,历年国土整治统筹用于向阳湖奶牛场全域综合整治资金2080万元,农业生产社会化服务资金300万元,基层农技推广体系资金122万元,高素质农民培训资金23万元,新型主体贷款贴息资金149万元,绿色高质高效行动资金300万元,油菜轮作试点资金450万元,农作物秸秆综合利用资金600万元,化肥减量增效资金70万元,退化耕地治理与耕地质量等级调查评价资金173万元,强制免疫资金314万元等中央、省、市、区相关涉农资金,区本级按当年可支配财政收入增量的15%增列的专项扶贫预算4116万元和当年清理回收可统筹使用的存量资金中50%用于精准扶贫的资金,重点支持交通建设、农村饮水(EPC)、高标准农田、人居环境整治和乡村振兴等方面项目建设债券资金。
四、统筹资金投入重点
(一)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建设。计划统筹协调涉农资金60000万元支持乡村振兴建设,重点发展乡村振兴示范点和示范村,实现项目连片扎堆建设,发挥“现代农业+乡村旅游”融合发展优势,擦亮咸安品牌和特色。
1.持续推进农村人居环境整治。计划统筹协调涉农资金33000万元,以农村人居环境整治为抓手,以美丽乡村建设为重点,建设美丽幸福家园。重点加快50个示范村121个乡村振兴示范点建设;实施村庄基础设施建设工程,全面改善农村水电路气房等条件,促进教育、医疗、文化等资源向乡村覆盖;新建“四好农村路”120公里,创建国家级四好农村路示范县;完成农户厕改1500户以上,新建农村公厕10座以上,完善农村公厕长效管护维护机制;加快向阳湖奶牛场全域综合整治工作,支持库区后扶基础设施建设和产业发展,以桂花镇刘家桥村、汀泗桥镇星星村和汀泗社区美丽乡村建设为示范,全面优化乡村布局,推进乡村片区化、组团化、美丽化、家园化建设。
2.持续推进乡村振兴项目建设。计划统筹协调涉农资金7000万元,以农业生产发展、农业可持续发展、实现乡村振兴为着力点,打造环斧头湖和西凉湖、省道360沿线乡村振兴示范带。重点打造汀泗桥黄荆塘、马桥建国畈、官埠窑嘴渔乐湾、汀泗长寿养生谷、大幕东源写生谷、星星竹海陈家沟、双溪毛祠-三桥-杨堡现代农业、白水畈萝卜公社等8个乡村振兴战略示范点,提档升级汀泗熊家湾、向阳湖镇笔峰塔片区、桂花刘家桥片区、向阳湖湿地公园等景区景点,打造农旅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的咸安样板。
3.持续补齐基础设施短板。计划统筹水利、农业农村、生态环保等部门项目资金15000万元,重点补齐农村饮水短板,2021年全面完成农村安全饮水EPC项目建设;扎实推进斧头湖流域、淦河流域等补短板工程,重点推进长江干堤四邑公堤段崩岸工程建设、鸣水泉水库除险加固、淦河系统治理、中小河流余花片区项目、高桥河、横沟河综合治理、北洪港等中小河流治理工程建设以及淦河和斧头湖流域综合治理、生态保护等综合整治工程建设;加快实施高标准农田项目建设,确保2020年项目完成整治面积3.28万亩,2021年项目完成整治面积3.94万亩。
4.大力发展现代农业。计划统筹涉农资金5000万元,重点推进30个“菜篮子”基地建设,落实“菜篮子”市长负责制;持续抓好非洲猪瘟、口蹄疫、高致病性禽流感等重大动物疫病防控,加快恢复生猪生产,确保生猪存栏恢复到常年80%的水平;支持桂花、楠竹基地建设;发展壮大中药材、油料、蔬菜、水产品、畜禽养殖等产业,重点做大做强黄荆塘村、西山下村、双垅村、陈祠村4个茶叶专业村,巩固提升“百公里油菜观光经济带”,积极申报创建“绿色农业”、“纳米农业”试验示范区,确保双溪毛祠中药材产业标准园、双溪桥镇农业强镇项目等形成规模化效应;加快农业品牌建设,推进农业标准化生产,建设一批省、市级标准化生产示范基地和标准园;深度挖掘农业多功能,大力开发乡村多重价值,打造一批特色农业产业增长极,构建咸安现代农业主导产业群。
(二)实现脱贫攻坚与乡村振兴有效衔接。计划统筹涉农资金10000万元,严格落实“四个不摘”要求,保持现有帮扶政策、资金支持、帮扶力量总体稳定。继续推动扶贫工作从超常举措向常态化帮扶转变,从集中攻坚向长效机制转变。健全防止返贫监测和帮扶机制,持续跟踪脱贫人口收入变化和“两不愁三保障”巩固情况,实现动态清零。抓好产业、就业和消费扶贫,强化易地扶贫搬迁后续扶持,完善集中安置区公共服务和配套设施建设,因地制宜发展产业,确保搬迁群众稳得住、稳就业、稳致富。依托优势资源、优秀主体、优质产业,重点建设楠竹加工、蔬菜种植、茶叶种植、冷冻冷藏等产业项目,形成村级集体经营性资产,助力发展村级集体经济,提升村集体扶贫带贫能力。修订完善产业奖补政策,继续支持新型农业经营主体以“企业(合作社、大户)+贫困户”“村集体+合作社+贫困户”等模式,带动贫困户以合作种养、土地流转、基地打工、分红等方式增收脱贫。坚持和完善社会力量参与帮扶机制,加强扶贫项目管理,确保发挥效益。大力实施市民下乡、能人回乡、企业兴乡“三乡工程”,在脱贫村中集中支持一批乡村振兴重点帮扶村,巩固脱贫攻坚成果。
五、强化保障
(一)加强领导,强化思想认识。树立“全区一盘棋”思想,从全局出发,从长远利益着眼,统筹整合涉农资金,重点向巩固脱贫攻坚、乡村振兴、美丽乡村建设、农村人居环境整治等倾斜,发挥合力效应,“一张蓝图干到底”。
(二)规划先行,加强统筹规划。围绕全区“十四五”规划总蓝图,结合行业规划、产业规划、路网规划等各专项规划,紧盯区委、区政府的中心工作,重点聚焦乡村振兴、巩固脱贫攻坚等方面,推进项目规划与统筹方案融合,强化“正面清单”引导,建立“负面清单” 制度,补齐发展的短板,全面解决三农发展中“硬骨头”等问题。
(三)盘活资金,建立统筹机制。各单位要全面进行深入分析,强化绩效评价结果运用,积极主动盘活涉农资金,对当年用不了的涉农项目资金迅速调剂用于急需的涉农项目建设,全面加快实质性支出进度;对趴在单位账上存量资金,积极清理,全面盘活,统筹打包使用,及时发挥应有效益。
(四)加强管理,规范统筹手段。对目标相近、投向相同、管理方式相近的专项资金进行分析,制定统一项目规划,由分散使用变为集中使用,实行“事统筹”;对目标相近、投向相同、管理方式相近、能互相调剂的专项资金进行统筹打通使用,开展“钱统筹”。建立争项目争资金的创先争优奖惩机制,区财政预算每年安排500万元项目争取经费,并逐步加大投入,不断激发全区涉农部门大力争取项目和资金的积极性,做大项目资金池。认真落实“双台账”管理制度,由财政部门分投向建立资金管理台账,由主管部门和乡镇分项目建立项目管理台账,进一步明确资金“怎么来、怎么统、怎么用”,实行专账管理。积极推行项目公示制、项目法人责任制、工程项目建设招投标制、项目建设监理制,切实抓好项目实施、项目监管、项目验收等相关工作,确保统筹整合项目按期完成。强化绩效成果运用,将绩效考评结果与下年度涉农专项资金的分配紧密挂钩,对绩效好、监督措施到位的乡镇和部门,在安排涉农项目和分配涉农资金时给予适当倾斜;对绩效差、管理不到位的乡镇和部门,及时实行惩罚,同时实行评先“一票否决”。
(五)强化检查,及时总结宣传。定期或不定期对统筹整合工作进行督办检查,发现问题限期整改,确保工作落到实处。按时上报相关数据和信息,认真梳理和总结我区在涉农资金统筹中好经验、好做法,注重宣传的引导性、时效性和前瞻性,积极对外宣传咸安区涉农资金统筹工作亮点和特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