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 录
1、2017年咸安区财政总决算报告
2、2017年度咸安区一般公共预算收入表
3、2017年度咸安区一般公共预算支出表
4、2017年度咸安区一般公共预算基本支出表
5、2017年度咸安区一般公共预算税收返还和转移支付表
6、2017年度咸安区地方政府一般债务限额和余额情况表
7、2017年度咸安区政府性基金收入表
8、2017年度咸安区政府性基金转移支付表
9、2017年度咸安区政府性基金支出表
10、2017年度咸安区地方政府专项债务限额和余额情况表
11、2017年度咸安区国有资本经营收入表
12、2017年度咸安区国有资本经营支出表
13、2017年度咸安区社会保险基金收入表
14、2017年度咸安区社会保险基金支出表
15、2017年咸安区转移支付执行情况说明
16、2017年咸安区举借债务情况说明
17、2017年咸安区预算绩效管理工作开展情况
18、2017年咸安区“三公”经费情况说明
咸安区2017年财政总决算分析
2017年是实施“十三五”规划的重要一年。一年来,咸安区财政局在区委、区政府的坚强领导下,在区人大的监督支持下,深入贯彻党的十八大和十八届三中、四中全会精神,积极应对经济新常态,努力在稳增长、调结构、促改革、惠民生等方面主动作为,在财政领域收、支、管、监、建等方面实施了一系列针对性强、成效明显的政策措施,经济发展稳中向好,财政运行总体平稳。
一、政府财政部门经济运行总体情况
2017年全区经济实力不断增强,国民经济保持稳定增长。据初步核算,全区实现生产总值283亿元,其中第一产业完成30.41亿元,增长5.4%,第二产业完成161.59亿元,增长7.8%,第三产业完成91.17亿元,增长13.5%。从构成来看,一、二、三产业占生产总值比重由2016年的11:58:31调整到2017年的11:57:32,第二、三产业比重继续上升,产业结构不断优化。
二、2017年全区财政预算执行情况
2017年,地方公共财政预算资金来源合计361582万元,其中:一般公共预算收入102155万元,返还性收入13249万元,一般性转移支付收入133506万元,专项转移支付收入57122万元,调入资金19353万元,债务转贷收入19390万元,上年结转收入16807万元。地方公共财政预算资金运用合计350725万元,其中:本年地方公共财政预算支出311589万元,上解上级支出27403万元, 债务还本支出8050万元,补充预算稳定调节基金2479万元,年终结余12061万元。收支相抵,基本平衡。
(一)一般公共预算
——收入情况
2017年,全区完成地方公共财政预算收入102155万元,为预算(调整预算数,下同)的96.2%。其中:税收收入54788万元,为预算的84.6%;非税收入47367万元,为预算的114.2%。
2017年度与2016年度咸安区公共财政收入对比表
单位:万元
预算科目 | 2016年 | 2017年 | 增减额 | 增减幅度(%) |
一、税收收入 | 49924 | 54788 | 4864 | 9.7% |
增值税 | 11878 | 22540 | 10662 | 89.8% |
其中:改征增值税 | 4317 | 9614 | 2766 | 122.7% |
营业税 | 11712 | 9 | -11703 | -99.9% |
企业所得税 | 2841 | 3669 | 828 | 29.1% |
企业所得税退税 | 0 | 0 | 0 | |
个人所得税 | 1338 | 1589 | 251 | 18.8% |
资源税 | 446 | 526 | 80 | 17.9% |
城市维护建设税 | 2304 | 2,566 | 262 | 11.4% |
房产税 | 1625 | 2820 | 1195 | 73.5% |
印花税 | 424 | 689 | 265 | 62.5% |
城镇土地使用税 | 1975 | 4993 | 3108 | 152.8% |
土地增值税 | 1782 | 2263 | 481 | 27% |
车船税 | 6 | 5 | -1 | -16.7% |
耕地占用税 | 8306 | 6906 | -1400 | -16.9% |
契税 | 5287 | 6213 | 926 | 17.5% |
烟叶税 | 0 | 0 | ||
其他税收收入 | 0 | 0 | ||
二、非税收入 | 44481 | 47367 | 2886 | 6.5% |
专项收入 | 2411 | 2770 | 359 | 14.9% |
行政事业性收费收入 | 22668 | 25674 | 3006 | 13.3% |
罚没收入 | 7395 | 8323 | 928 | 12.5% |
国有资本经营收入 | 5200 | 6150 | 950 | 18.3% |
国有资源(资产)有偿使用收入 | 5281 | 3236 | -2045 | -38.7% |
捐赠收入 | 445 | 669 | 224 | 53.7% |
政府住房基金收入 | 417 | 466 | 49 | 11.8% |
其他收入 | 664 | 79 | -585 | -88.1% |
本年收入合计 | 94405 | 102155 | 7750 | 8.2% |
地方公共财政收入累计完成102155万元,同比增收7750万元,增长8.2%。税收收入完成54788万元,同比增收4864万元,增长9.7%;其中增值税完成22540万元,同比增收10662万元,增长89.8%,营业税完成9万元,同比减收11703万元,减少99.9%,企业所得税完成3669万元,同比增收828万元,增长29.1%,个人所得税完成1589万元,同比增收251万元,增长18.8%,资源税完成526万元,同比增收80万元,增长17.9%,城市维护建设税完成2304万元,同比增收262万元,增长11.4%,房产税完成2820万元,同比增收1195万元,增长73.5%,印花税完成689万元,同比增收265万元,增长62.5%,城镇土地使用税完成4993万元,同比增收3108万元,增长152.8%,土地增值税完成2263万元,同比增收481万元,增长27%,耕地占用税完成6906万元,同比减收1400万元,下降16.9%,契税完成6213万元,同比增收926万元,增长17.5%;非税收入完成47367万元,同比增收2886万元,增长6.5%。其中:专项收入完成2770万元,同比增收359万元,增长14.9%,行政事业性收费收入完成25674万元,同比增长3006万元,增长13.3%,罚没收入完成8323万元,同比增收928万元,增长12.5%,国有资本经营收入完成6150万元,同比增收950万元,增长18.3%,国有资源(资产)有偿使用收入完成3236万元,同比减收2045万元,下降38.7%,捐赠收入完成669万元,同比增收224万元,增长53.7%,政府住房基金完成466万元,同比增收49万元,增长11.8%,其他收入完成79万元,同比减收585万元,减少88.1%。
——运行特点
由上可见,今年咸安区地方公共财政收入主要表现为两方面:
1、税收收入增加,但增长不平衡
一是税收收入增长显著。税收收入增长9.7%,主要得益于:第一是全区上下营造了人人为税的征税氛围;第二是工业企业欠税清收力度加大;第三是通过总部经济政策以奖代补等方式增长税收,但可用财力没有增加; 第四是前两年负增长拉低基数。
二是土地税收贡献大。2017年入库耕契税13119万元,其中:工业园入库2506万元,城投入库1943万元;省联投入库3290万元,土地储备中心入库1150万元,耕契税存量税收基本清缴到位。按地税部门统计,2017年咸安区工业园登记户数216户,形成实际税源并能缴纳税收的纳税户有147多户,其税收主要由城建税、企业所得税、个人所得税、房产税、土地使用税、印花税构成,2017年工业园企业共缴纳税收3800万元,占全年地税税收收入3.3亿元的11.51%,10万元以上纳税户102户,支柱税源还未形成。
三是税种间增长不平衡。13个税种中,10个税种增幅在两位数以上,另3个税种降幅在两位数以上。6个主体税种中,城镇土地使用税、国内增值税、企业所得税、契税增幅分别为152.8%、40.5%、29.2%、17.5%,增收8496万元; 耕地占用税增幅为-16.9%,少收1400万元。
四是工业企业税收下滑。国税部门统计,2017年我区传统工业企业税收处于下滑趋势。电力、机械、森工、纺织、化工等重点企业税收均低于同期。其中,咸安供电公司的税收主要由市公司进行分配,受煤炭价格回暖、电价下调、直供电改革等因素影响,全年仅入库1568万元,比同期减收145万元。金湛电子由于产品技术落后,再加上目标客户单一,生产经营陷入困境,全年仅入库增值税332万元,比同期减少257万元。森工行业入库增值税207万元,比同期减少22万元。纺织行业入库2786万元,比同期减少46万元。
五是税收收入质量下降。非税收入起到了托举作用,为了完成市考核目标,2017年我区将教育收费和卫生诊疗费22258万元纳入非税收入,导致税收占比下降,收入质量下降。
六是协税护税重视程度不一。在一定程度上,完成收入的进度,体现了12个乡镇办对财税收入的重视程度。除向阳湖镇完成100.9%外,其他乡镇均未完成目标。完成90%以上的乡镇有温泉98.1%、贺胜97.5%、汀泗91.6%,完成80%以下的乡镇有永安68.3%、高桥70.0%、双溪79.3%。
2、非税收入持续增长:
主要是行政事业性收费增加3006万元,为了加强卫生系统规范管理,实施收支两条线,从2016年开始将全区卫生系统收入统一纳入财政管理。
——支出情况
全区一般公共预算支出311589万元,为调整预算的98.3%,为全区经济社会发展提供了财力保障。
2017年度与2016年度咸安区公共财政支出对比表
单位:万元
预算科目 | 2016 | 2017 | 增减额 | 增减率 |
一、一般公共服务支出 | 33546 | 36776 | 3230 | 9.6% |
二、外交支出 | ||||
三、国防支出 | 0 | |||
四、公共安全支出 | 8730 | 11311 | 2581 | 29.6% |
五、教育支出 | 57930 | 56886 | -1044 | -1.8% |
六、科学技术支出 | 2525 | 3776 | 1251 | 49.5% |
七、文化体育与传媒支出 | 2694 | 5080 | 2386 | 88.6% |
八、社会保障和就业支出 | 38108 | 43897 | 5789 | 15.2% |
九、医疗卫生与计划生育支出 | 48049 | 48070 | 21 | |
十、节能环保支出 | 3376 | 2590 | -786 | -30.3% |
十一、城乡社区支出 | 3613 | 13917 | 10304 | 285.2% |
十二、农林水支出 | 54836 | 53661 | -1175 | -2.1% |
十三、交通运输支出 | 14142 | 14655 | 513 | 3.6% |
十四、资源勘探信息等支出 | 2544 | 5293 | 2748 | 108% |
十五、商业服务业等支出 | 1892 | 783 | -1109 | -58.6% |
十六、金融支出 | 0 | |||
十七、援助其他地区支出 | 216 | 36 | -180 | -83.3% |
十八、国土海洋气象等支出 | 1291 | 2020 | 729 | 56.5% |
十九、住房保障支出 | 4426 | 7265 | 2839 | 64.1% |
二十、粮油物资储备支出 | 3324 | 3303 | -21 | 0.6% |
二十一、其他支出 | ||||
二十二、债务付息支出 | 2141 | 2252 | 111 | 5.2% |
二十三、债务发行费用支出 | 12 | 18 | 6 | 50% |
本年支出合计 | 283395 | 311589 | 28194 | 9.9% |
地方公共财政累计完成311589万元,同比增支28194万元,增长9.9%。一般公共服务支出完成36776万元,同比增长9.6%;公共安全支出完成11311万元,同比增长29%;教育支出完成56886万元,同比减少1.8%;科学技术支出完成3776万元,同比下降18.3增长49.5%;文化体育与传媒支出完成5080万元,同比增长88.6%;社会保障和就业支出完成43897万元,同比增长15.2%;医疗卫生支出完成49070万元;节能环保支出完成2590万元,同比下降30.3%;城乡社区支出完成13917万元,同比增长285.2%;农林水支出完成53661万元,同比下降2.1%;交通运输支出完成14655元,同比增长3.6%;资源勘探信息等支出完成5293万元,同比增长108%;商业服务业等支出完成783万元,同比下降58.6%;国土海洋气象等支出完成2020万元,同比增长56.5%;住房保障支出完成7265万元,同比增长64.1%;粮油物资储备支出完成3303万元,减支21万元,与去年基本一致。
在支出结构上,咸安区财政秉持公共财政理念,突出重点,统筹兼顾,保障了各项事业的发展需求:
1.支持医药卫生体制改革。继续加大医改财政投入,2017年区级财政医改投入5214万元,较上年增加307万元,保证了医改的有序推进;扩大医疗保险覆盖面,全区新农合参合34.6万余人,居民医保参保6.7万人,重复参保问题逐步理顺,参保率稳定;建立医疗保障基金筹集机制,落实财政对医疗保障补助政策,新农合、居民医保财政补助提高到每人每年420元,其中本级配套提高到63元、84元,两项保险本级配套2767万元;实行医保(农合)意外伤害商业化运作,医保(农合)基金筹资616万元,将参保对象纳入意外伤害医疗保险资金。
2.支持教育文化事业发展。安排义务教育公用经费4180万元,保障义务教育学校正常运转;完善家庭经济困难学生资助体系,发放高中助学金、义务教育阶段家庭经济困难学生寄宿生活费等资金780万元;整合教育资金6200万元,全面实施义务教育标准化建设和改薄计划,加强普通高中基础设施建设,积极推进学前教育三年滚动计划,及信息化试点等工作。整合资金800万元,对双溪镇、汀泗镇等实施农村公共文化服务标准化建设;拨付资金150万元,实行“三馆一站”免费开放;积极筹措资金5200万元,对国家和省级重点文物、非物质文化遗产进行有效保护。其中投资1600万元对沈鸿宾故居进行维修,投资790万元对向阳湖文化名人旧址进行更新改造。
3.加强社会保障体系建设。大力推进就业再就业工作,安置城镇新增就业人员7340人、转移农村富余劳动力就业3625 人。帮助下岗失业人员再就业1314人,其中就业困难人员603人;发放小额担保贷款3128万元,帮扶540人成功创业;失业保险参保人数20535人,完成失业保险收入684万元;审核新增失业保险对象181人,先后为407名享受失业保险人员发放失保待遇304.4万元;规范社会福利和社会救助工作,发放城市低保金3699万元,农村低保金2485万元,五保金1019万元。认真开展大数据比对核查,核对城乡低保户、五保户20508户34246人,核实清退1495户2679人。
4、政法经费保障有力。及时足额将省政法专项转移资金1632万元分配落实到位,保障了政法部门支出需要;足额安排综治维稳、信访救助、法律援助等资金,有力维护了社会稳定。
(二)政府性基金预算
2017年全区政府性基金收入总额为 71201万元。按所占比重依次为转移性收入7884万元、非税基金收入28518万元,专项债券转贷收入27619万元,上年结余7180万元。政府性基金支出总额为62130万元,年终结余9071万元,收支基本平衡。
(三)社保基金预算
2017年全区社保基金收入总额88150万元,同比增加13477万元,增长18%。
(1)企业职工基本养老保险基金累计完成33839万元,同比增加794万元,增长2.4%。
(2)城乡居民基本养老保险基金累计完成7722万元,同比增加1364万元,增长21.5%。
(3)机关事业单位养老保险2444万元,增长1821万元,增长292%。
(4)职工基本医疗保险基金累计完成11463万元,同比增加1880万元,增长19.6%。
(4)居民基本医疗保险基金累计完成30767万元,同比增加7610万元,增长32.9%。
(5)工伤保险基金累计完成685万元,同比减少5万元。
(6)失业保险基金累计完成827万元,同比减少87万元,减少9.5%。
(7)生育保险基金收入累计完成403万元,同比增加100万元,增长33%。
国有资本经营预算
2017年全区国有资本经营预算均为133万元,基本完成当年预算。
三、2017年财政工作成绩显著
2017年是实施“十三五”规划、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决胜阶段的重要一年,面对严峻复杂的经济形势和艰巨繁重的改革任务,咸安区财政部门紧紧围绕区委区政府发展目标,深入贯彻落实党的十八大精神,坚持“竞进提质、升级增效”总基调,主动适应新常态,强化征管保增长,培植财源促后劲,深化改革增活力,优化支出重民生,严格监管提绩效,改进作风强效能,全区财政经济运行保持了稳中向好的态势。
一、明确收入目标,全力组织财政收入
今年以来,经济形势持续低迷,加之营改增试点改革,财税收入形势异常严峻,对此,我局采取切实措施,大力组织财政收入。一是强化征管,加大税务稽查,尤其是加强了对重点税源行业专项检查力度,以查促收,堵塞征管漏洞。二是加大国税、地税、社保等部门协调联系。建立信息相互沟通、数据相互交流、情况相互通报的工作机制,随时掌握税收入库动态,调动各部门挖潜增收的积极性。三是加强零散税源征管。对重点税源与零散税源、大税种与小税种一视同仁,减少税源流失,弥补收入缺口。财政收入稳步增长
二、 充分保障民生支出
加大民生领域投入,大力发展社会事业,促进发展成果共享。全区民生支出完成19.5亿元,占财政支出总量的70.2%,同比提高0.4个百分点。支持教育优先发展。安排义务教育公用经费4,180万元,保障义务教育学校正常运转;整合教育资金4,220万元,有效改善了办学条件。落实就业再就业政策。拨付各类就业补助资金2,893万元,发放小额担保贷款2,100万元,支持困难群体就业创业。保障困难群体生活。发放城市(农村)低保、五保、抚恤定补等资金1.05亿元。安排资金3,940万元,建成保障性住房600套。
三 、支农力度不断加大
聚焦重点、突出引导,不断加大涉农资金整合力度,支持农业丰产、农村发展和农民增收。全面推进精准扶贫攻坚。按照“精准扶贫,不落一人”的要求,实施“五个一批”精准扶贫,全区投入扶贫资金2.57亿元,其中整合项目资金2.04亿元,区级安排增量资金4,100万元,盘活存量资金1,184万元。扎实做好防汛救灾工作。整合资金5,371万元,争取财力补助4,835万元,用于防汛应急、恢复农业生产和灾后重建。改善农业生产条件。筹措资金4,917万元,支持农村“安全饮水”工程、土地开发整理、乡村公路等项目建设;投入资金3,636万元,加强农业综合开发建设。支持现代农业发展。争取项目资金1,200万元,大力推进农业生产全程社会化服务试点项目建设。统筹安排资金,支持农民专业合作社、龙头企业、家庭农场等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发展。争取上级资金480万元,区级配套87万元,开展政策性农业保险,为农业生产经营保驾护航。落实强农惠农政策。发放各类惠农补贴资金4,074万元,安排“一事一议”财政奖补890万元,完工项目40个。
四、支持经济发展,着力降成本
全面推进营改增改革试点,落实各项减税降费和财税扶持政策。制定涉企收费清单,严格规范涉企收费,涉企收费项目由25项减少到12项,年减轻企业负担364万元。着力补短板。金桥担保公司融资性担保贷款在保145户155笔,金额5.8亿元,其中落实精准扶贫金融扶持政策,担保贷款审批43户,金额2,600万元。创新支持方式。安排1.19亿元,设立重大产业发展基金,支持我区重点产业及中小企业发展。筹措资金3,853万元,大力扶持产业链长、附加值高、竞争力强、环境成本低的企业,加快推进传统支柱产业转型提档升级。着力扩大有效投入。争取县域经济发展调度资金2.48亿元,重点解决本地经济带动力强,财政收入贡献大的龙头企业流动资金不足、融资贷款困难问题。
总的来看,2017年全区预算执行情况与经济运行情况总体平稳,但也面临一些突出矛盾和问题,如财政收入增速趋缓与支出刚性矛盾加剧,财政保障任务十分艰巨;财政支持经济社会发展的方式亟待改进,资金使用绩效需进一步提高;政府性债务风险不容忽视等。对此,我们将进一步推进财政改革,加大管理力度,认真研究措施,努力加以解决。
四、2018年的总体考虑及工作部署
2018年将是咸安区财政困难的一年,全区财政经济工作将面临前所未有的压力和困难。从收入看,受投资放缓、内需不足、企业要素成本上升、资源环境约束加剧等因素叠加影响,经济运行下行压力较大,部分行业生产经营困难,盈利水平下降;国家加快推进税制改革,加大小微企业税收优惠力度,实施普遍性降费等,对财税增收带来较大压力。从支出看,随着民生和社会事业的不断发展,教育、医疗卫生、社保等新的刚性支出不断增加,加之机关事业单位养老保险改革、公车改革、职业年金等改革政策密集出台,财政支出保障压力空前突出。
2018年我区财政预算安排的指导思想:全面贯彻中央、省、市及区委、区政府决策部署,紧紧围绕“四个全面”战略布局,争创“改革创新试验区、绿色崛起先行区、对外开放示范区”,加快推进财税体制改革,支持调结构转方式促升级,努力提升发展质效;加大财政资金统筹使用力度,调整优化支出结构,保障和改善基本民生;强化预算刚性约束,加强内部控制建设,提高财政管理水平,为建设“小康、创新、绿色、开放、幸福”咸安提供坚实的财政保障。
(一)一般公共预算
——收入预计
一般公共预算收入109100万元,同口径增长2.7%。分项目情况是:税收收入64,730万元,增长16.9%;非税收入41,470万元,增长0.7%。
——支出预计
一般公共预算支出316246万元,增长7.5%。
——平衡预计
总收入350655万元,增长4.6%。其中:一般公共预算收入109100万元,同口径增长2.7%;上级补助收入241555万元。
总支出350656万元,增长6.7%。其中:本级一般公共预算安排316246万元,上解支出34409万元,地方政府债券还本支出7725万元。
收支相抵,当年收支基本平衡。
(二)其它预算
——政府性基金预算。
总收入41714万元,其中:土地收益基金收入1000万元,国有土地使用权出让金收入34090万元,农业土地开发资金收入525万元,城市基础设施配套费收入400万元,债务收入250万元,上年结余5449万元。
总支出41714万元,其中:城乡社区事务支出35646万元,国有土地收益基金及对应专项债务收入安排的支出551万元,地方专项债务还本支出250万元,地方专项债务付息支出1321万,结转下年3946万元。
预计当年收支基本平衡。
——社会保险基金预算。
总收入177181万元,总支出172894万元,本年收支结余4287万元(年末滚存结余62728万元)。
——国有资本经营预算。
预计收支均为368万元。
(三)完成2018年预算任务的主要措施
2018年是实施“十三五”规划的关键之年,围绕全年财政预算收支目标,我们将振奋精神,团结进取,努力争先,重点抓好以下工作:
1.坚持依法理财,规范财政收支管理。一是加强收入预期管理。进一步加强对经济运行趋势的分析,科学研判财政收入形势和财税政策效果,积极培植新的税源。强化协税和综合治税工作机制,加强对重点行业、企业和税种的税源监控,加强经济、税收对比分析,增强组织收入的预见性和主动性。完善非税收入征缴体系,确保财政收入应收尽收、应缴尽缴。二是加强预算执行管理。加大存量资金盘活力度,推进财政资金统筹使用,加强财政专户管理,确保盘活存量资金不留死角。三是优化支出结构。严格控制“三公”经费等一般性支出,切实降低行政运行成本,集中财力保重点、保发展、保民生。四是严格预算约束。从严控制预算追加,除大事、要事、急事外,一般情况下不追加预算。
2.坚持发展为要,支持经济平稳健康发展。一是创新投融资体制。二是优化服务环境。进一步落实好各项结构性减税和普遍性降费政策,进一步完善收费目录清单制度,严格规范涉企收费,降低企业税费及成本负担。三是筑牢实体经济基础。积极筹措资金,全力推进开发区建设,打造咸安经济发展引擎。健全完善财银合作机制,扩大中小企业信用担保规模,缓解企业融资难题。支持鼓励“大众创业,万众创新“,加快推进小微企业众创中心、“双创”孵化器建设,掀起创新创业热潮。四是培育支柱产业。以传统优势产业为基础,以新兴战略产业为先导,推动支柱产业发展。强化创新驱动,加大对新兴产业和高新技术的扶持力度,支持企业运用新的技术来改造和发展传统产业,提高我区高科技产品的含量。
3.坚持民生为先,支持社会事业加快发展。一是重点支持主城区发展。创新支持方式,全力推进主城区建设,切实推动山水开发保护、基础设施提升、城市经济发展。二是支持增加公共服务供给。支持促进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积极推行政府购买服务等方式,广泛吸引社会力量参与基本公共服务提供;积极支持推进医疗、文化等领域非基本公共服务加快发展。三是支持教育事业发展。完善基础教育经费保障机制,加强义务教育的财政保障,支持全面普及九年义务教育。四是支持促进就业和再就业。全面落实就业优先战略,完善创业就业扶持政策,鼓励回归创业。五是支持健全完善社会保障制度。完善社会保险、养老保险、社会救助体系建设,做好与基本医疗保障、城乡居民大病保险和医疗救助等制度的衔接;支持发展社会福利和慈善事业。六是支持住房保障制度改革。加快构建政府住房保障和市场供给相结合、满足多层次需求的住房供给体系。
4.坚持统筹协调,促进现代农业发展。一是支持产业发展。加大涉农项目资金整合力度,大力支持发展现代农业,促进互联网与农业生产融合发展;扎实推进农业生产全程社会化体系建设,促进农业生产提质增效。二是服务农业项目建设。重点扶持专业大户、家庭农场、农民合作社、农业龙头企业等各类农业新型经营主体蓬勃发展,精心打造农业产业经济链,引导农民产品与市场有效对接。三是推进农村基础设施建设。积极筹措资金,以小农水重点县、粮食生产能力发展项目等为主线推进农田水利基础设施建设,提高农业水利基础设施管护水平。四是加强农村综合改革。不断完善“以钱养事”机制,提升农村公益性服务质量;认真落实农村公益事业建设一事一议财政奖补政策。五是支持全面推进脱贫攻坚。创新扶贫工作机制和模式,大力支持精准扶贫脱贫。六是支持特色小镇建设。围绕“三圈一带”,明确功能定位,加大支持力度,打造特色鲜明、功能完善、产业厚实的特色小镇。
5.坚持深化改革,提高财政运行效能。一是深化预算管理制度改革。逐步建立定位清晰、分工明确、公开透明的政府预算体系,实行全口径预决算管理。二是深化国库集中支付改革。加强财政专户、财政结余结转、暂存暂付款等管理,不断提升国库管理水平。三是加强地方政府性债务管理。对债务规模实行限额管理,妥善处置存量债务。四是加强财政监督管理。加强对重大项目、民生资金的绩效监督,强化财政内部监管,健全完善覆盖所有政府性资金和财政运行全过程的监督机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