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咸宁台记者:李瑞丰 实习生宋莎 通讯员杨天慧)因病致贫是脱贫攻坚中最大的“拦路虎”,面对突如其来的一场大病,咸安区大幕乡双垅村的罗德智没有气馁,不仅依靠勤劳双手摘掉了穷帽子,更通过几年努力攒下钱为一家人盖上了一栋三层新楼房。记者1月28日来到“脱贫户”罗德智家,去看看他家的新变化,听听他2021年的新年愿望。
28日上午,冬日暖阳照耀着村庄。趁着好天气,罗德智忙完手上的活儿抓紧回来给新房子打扫卫生,住在同村的姐姐也来帮忙收拾。年底建好的三层小洋楼总共花费50多万元,一砖一瓦皆来自双手劳动所获,罗德智动作格外小心,回忆起6年前的那场大病,他至今历历在目。
罗德智告诉记者:“我生病那天刚好是我的生日,所以记得非常清楚,当时急性肝功能衰竭,在同济医院大概住了个96天,病情才有所缓解。”
农村流行一句话:“不怕穷,就怕病”。突发的一场大病对三十多岁的罗德智来说无异于灭顶之灾。为了治病,他家共计花费了37万余元,不仅掏空了积蓄还外借了不少钱,面对着一贫如洗的家和三个正在上学的孩子,罗德智一度对生活失去了希望。
大幕乡双垅村党支部书记 朱万泽:“当时因病致贫对他的影响特别大,那时候他才30多岁,得了肝病在农村来说也不好。”
2015年,大病初愈的罗德智陪爱人再次出门到广东打工,让他决定回乡创业的原因,来自上一任村支书的一通电话。原来,了解到罗德智一家的情况后,咸安区将他列入因病致贫的建档立卡贫困户,村里也积极帮他出主意、想办法,联系上了与温氏集团合作养鸡的项目。
罗德智:“他给我打个电话,说现在什么精准扶贫政策来了,鼓励我回来创业,是这样才回来的。那时候我身上一分钱没有怎么建呢,给我们来一个政策帮扶,资金来源主要是政府的免息贷款,还有村里面的资助。”
就这样,在精准扶贫政策、村里和亲戚朋友的帮助下,2016年7月,罗德智的养鸡大棚盖起来了,第一批鸡苗买回来了。尽管没有学过专业养鸡技术,但性格要强的罗德智并没有灰心,很快,在温氏公司技术员和帮扶干部的耐心指导下,不到半年罗德智和爱人就掌握了养鸡技术。
罗德智的鸡棚依山而建,棚内干净整洁,鸡群肥壮健康,就在这两天,他今年养的最后一批1万只鸡即将出笼。这几年靠着养鸡,罗德智不仅每年能够稳定收入10几万元,还成立了合作社带动其他贫困户发展油茶和散养鸡产业。几年努力下来,家里债还上了,孩子上学也没有负担,攒下钱的他做了一件让家人和村里人都竖起大拇指的事——盖了这栋三层小洋楼。
大幕乡双垅村党支部书记 朱万泽:“通过这几年的养鸡,他一年比一年强,每年收入也有个十来万,他今年突然做这么好的房子,我们感到心情也特别舒服。”
蓝瓦衬灰墙,大理石台阶,落地大窗户.....崭新的三层小洋楼在村湾里显得格外气派。在农村,建新房、搬新家是一件大喜事儿,可当记者问起他今年是否准备全家搬到新房子过春节时,罗德智却咧嘴卖起了关子,表示自己今年还有个新愿望。
罗德智:“现在房子也建好了,生活质量也提高了,现在主要是抓小孩教育了,我想如果我女儿明年高考能够考上大学不是更好,刚好那时候两个喜事叠在一起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