咸安区人民政府
热门搜索:

【道德模范】余大厚:坚守基层的文化站长

来源: 云上咸安
日期: 2019-12-23
【 打印 】
【 字体:  】

坚守基层的文化站长

余大厚,咸安区汀泗桥镇综合文化站,从1981年参加工作以来一直坚守在农村基层文化事业这个平凡的岗位上,几十年如一日,以一个共产党员的忠诚勤勤恳恳服务农民,默默奉献着自己的青春年华。

夯实文化阵地

老余调到汀泗文化站的第一件事就是建文化站活动阵地,那时正是乡镇经济困难时期,镇办工业走向低谷,镇级根本无财力,仅凭上边安排的1.5万元投石问路文化站建设周转金,很难办成一事。建站,将卷入债务旋涡;不建设,个人虽然图个轻松,但将失去一次不可失而复得的文化发展机遇。老余坚定一个信念,敢拼就会赢。老余的事业心和工作热情感动了镇党委和镇政府领导,在镇政府正常工作运转经费难以维持支付的情况下,镇政府多方筹谋,调控土地700平方米,挤压资金8万余元,建起实用活动面积为800平方米的文化站楼房,1990年在湖北省山区文化站建设考评中被评为湖北省一级文化站、咸宁地区先进文化站。

乡镇文化站改革后,2005年,镇委镇政府依然任用老余重返文化服务公益性岗位。老余认为只要能让自己做这份工作,说明文化站长的担当依然在,文化站的职能依然在,他以更大的热情去开展新形势下的农村文化工作,全心全意服务农民。2008年汀泗桥镇争取到国家拉动内需的15万元乡镇综合文化站楼房维修改造项目资金,老余不畏炎天暑热同建筑队一起施工,确保工程质量。镇党委见老余对文化事业如此执着,同意了他超计划建设。汀泗桥镇综合文化站楼房维修改造原计划20万元,后来工程竣工审计结算为53万元,文化站楼房不仅漂亮,室内活动条件比镇政府办公条件还要优越。

服务基层文化

乡镇综合文化站是在最基层服务农民,那时文化站没有经费上的保障,老余下村都是骑着自行车,汀泗桥镇15个行政村,268个村民小组,600多个居民点,老余长期往返穿越崇山峻岭,行程1000余公里,搜集历史文化资料,走访业余文艺骨干,了解农民的文化需求,不断改进文化站工作。有一次,老余下村时听说聂家村的禅台山上有一块清代嘉庆年间的石刻碑文,老余不畏夏天正午的炎热,一个人徒步攀着崎岖陡峭的羊肠小道,在一人多高的荆棘茅丛中找到那块石刻碑文,对研究地方历史,具有较高的科考价值,为中国历史文化名镇申报资料填补了空白项目。经过三年的努力,老余终于完成了镇党委政府交给他的中国历史文化名镇申报任务,2008年汀泗桥镇被国家评定为中国历史文化名镇,提升了乡镇文化站的工作价值。

近些年来,汀泗文化站培植的竹文化中心户余宏明被湖北省人民政府授为“湖北省工艺美术名人”,他的传统竹雕作品《孔雀开屏》、《腾龙》先后获得国家级奖项,并作为中国竹文化产业精品多次到意大利等许多国家展出。文化站搜集整理的《汀泗茶歌》在中央、省、市电视台多次专题播出。汀泗茶歌艺术团2016年被省文化厅评为湖北省百佳社会文艺团队。文化站免费开放培训工作每年培训业余文艺骨干3000余人次,农村文化队伍开展活动水平得到整体提高。全镇共有村组文艺团队30多个、队员500多人,每年共开展文艺演出活动600多场,服务观众6万余人次,形成了农村公共文化服务全覆盖的新型网络机制。2009年,汀泗文化站被省文化厅评为“农民满意的乡镇综合文化站”,2010年,汀泗桥镇被省文化厅评为“繁荣农村文化市场优秀乡镇”,2015年汀泗文化站还被文化部评定为国家一级文化站。

不忘党员初心

老余把文化站长看作是一个称号,他认为文化站长应有勤俭办事业的吃苦精神,无私奉献的品格。文化站长是社会主义农村文化阵地的捍卫者,是全心全意为农民服务的基层群众文化工作者。他深深地爱着共产党员的称号,同时也深深地爱着文化站长的光荣称号。在党的十九大精神鼓舞下,老余更加焕发青春斗志,他编排的宣传党的十九大精神文化剧目《说段快板给党听》下村组演出群众喜闻乐见,中央、省、市电视台相继录制播放,服务全国亿万观众,2018年获得湖北省委宣传部百姓宣讲优秀作品。老余连续十年被市委、市政府、区委、区政府和区文体新局评为农村公益性服务先进个人、文化先进工作者。2010年老余还被市委宣传部评为“咸宁市优秀文艺人才”,2018年被省文化厅授予“湖北省文化站榜样人物”称号。





附件:
新闻资讯一网打尽,政务服务尽在手中。
云上咸安
咸安发布
  • 欢迎下载“云上咸安”APP、关注咸安政府网官方微信“咸安发布”
  • ① 打开微信——发现——扫一扫,扫描左侧的“云上咸安”二维码下载APP。
  • ② 打开微信——发现——扫一扫,或搜索“咸安发布”、“xianancn”关注微信公众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