咸安区人民政府

政策解读

【部门解读】《咸安区生态环境保护“十四五”规划》政策解读

发布时间:2023-01-11 11:31 来源:咸安区人民政府

一、《规划》编制背景

《咸安区生态环境保护“十四五”规划》(以下简称规划)经历了前期研究、文本编制、论证报批三个阶段。在规划编制过程中,充分注重与国家、省、市生态环境保护规划和区相关发展规划的衔接,征求区直相关部门和乡镇意见,进行认真借鉴采纳。

“十四五”时期是我国开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向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进军的关键时期,是湖北省“疫后重振”的决胜时期和“建成支点、走在前列、谱写新篇”的重要时期,也是咸安区实现高质量发展,加快建设“文明城市、城乡统筹、营商环境、人民幸福”四个首善之区和自然生态公园城市的重要战略机遇期。《规划》的制定和出台,为打造四个首善之区和自然生态公园城市,建设“美丽咸安”提供了遵循、指明了方向。

二、《规划》主要目标和重点任务

《规划》明确提出“十四五”持续改善生态环境质量的目标要求。在绿色低碳发展方面,实现主要污染物排放总量持续减少、资源能源利用效率大幅提高、碳排放强度持续下降。在生态环境质量改善方面,不断提升“水质”,实现“有河有水、有草有鱼、人水和谐”;努力改善“气质”,基本消除重污染天气,实现“蓝天白云、繁星闪烁”;切实保护“地质”,土壤和地下水环境总体保持稳定,确保“吃得放心,住的安心”。在生态保护与修复方面,生态系统稳定性和生态状况稳步提升,生物多样性得到有效保护。在人居环境质量改善方面,建设自然生态公园城市,助力乡村生态振兴。

为推进规划任务落实落地,《规划》在绿色发展转型、环境污染治理、生态保护与修复、环境风险防控、生态环境治理能力等方面设置了11个专栏,并明确了“十四五”时期生态环境保护八项重点工作任务。

三、《规划》主要特点

结合咸安实际,《规划》  主要有四个方面特点。

一是突出绿色低碳发展。为贯彻落实“双碳”行动要求,《规划》将积极应对气候变化放在突出位置,坚持减污降碳协同增效,形成节约资源和保护环境的产业结构、能源结构、农业结构,推动全区经济社会发展绿色转型。

二是突出环境质量持续改善。为深入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规划》从大气、水、土壤、农村和环境风险防控等方面,谋划了多方面的重点任务。

三是突出生态保护与修复。为强化生态环境分区管控,《规划》提出要落实“三线一单”管控要求、加强生物多样性保护、强化自然保护地建设和监管、实施山水林田湖草沙一体化保护修复,大力推进生态文明建设,增加优质生态产品供给,满足人民群众优美生态环境需要。

四是突出现代环境治理体系。《规划》在环境监测体系、环境监管体系建设、环境治理市场机制完善、环境治理能力建设以及全民环保行动格局构建等方面提出了一系列措施,建设现代环境治理体系,提升生态环境保护效能。

四、《规划》保障措施

为保障《规划》顺利实施,提出“四个强化”的工作措施。一是强化组织保障,建立和完善领导责任制,强化责任分工,有序推进《规划》各项任务落实落地,确保规划目标顺利实现。二是强化资金保障,加大生态环保领域投入力度,优化财政专项资金分配方式,鼓励社会资本参与生态环境保护投入。三是强化信息公开,加大对《规划》的宣传力度,及时公开环境质量、规划指标、规划重点工程等实施信息。四是强化考核评估,加强《规划》实施的调度、评估和考核工作,评估考核结果向社会公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