程传贵代表:
您提出的关于强化人才支撑助力乡村振兴的建议收悉,现答复如下:
民族要复兴,乡村必振兴。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是一项关系全面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全局性、历史性任务。人才支撑是乡村振兴的重要保障,只有强有力的人才支撑,才能为乡村振兴打好基础。代表指出的我区农村人才缺乏是我区客观存在的问题,也是我区一直致力于解决的问题。代表提出的开展在外能人返乡、人才培训、鼓励激励等行动的建议,我们表示非常感谢和认可。近年来,全区各部门、各乡镇办按照各自职能职责,结合自身发展,多措并举,一直致力于乡村振兴人才的培养。
一、出台政策,完善人才发展机制
2018年咸宁市委人才办出台《关于全面推进乡村人才振兴的实施意见》后,咸安率先出台了《咸安区关于推进乡村人才振兴的实施方案》,明确了11条工作举措,对任务进行了详细分工,并将乡村人才振兴工作纳入了年度综合目标考核范畴,确保每一项举措落地落实。此后,咸安区又出台了《关于实施“桂乡人才”计划 助推“四个首善之区”建设的实施意见(试行)》,明确了咸安区实施乡村人才振兴计划的总目标,即5年内培育产业振兴带头人、桂乡农匠、农村电商人才等各类人才1000名,并围绕贯彻落实《“桂乡人才”计划》,指导农业农村局等成员单位结合工作实际,细化服务措施,简化工作流程,让农村人才干事有方向、有支持、有收获。
二、搭建发展平台,优化人才发展环境
(一)建立健全人才信息库,摸清人才底数。各乡镇深入调查辖区内实用人才和企业人才情况,摸清乡镇人才信息,按类别建立人才信息库,并及时充实完善人才信息库,使人才基本情况一目了然,方便查询和管理,扎实做好基础性工作。针对专业技术人才、高技能人才、在外优秀人才、成功商人、农村实用人才等进行调查摸底,系统构建起覆盖广、分类全、信息准的人才数据库。根据部分乡镇摸底情况,我区各乡镇在外人才715人,农业生产合作社66家,家庭农场138家。
(二)举办咸安区首届返乡创业大赛,以赛选才。2023年我区成功举办了咸安区首届返乡创业大赛,鼓励支持咸安区范围内体现区域特点、产业特征,具有市场发展前景的原创、初创、自创、内创业、“草根”类返乡人才(五年内的返乡大学生、退役军人、返乡农民工)创业创新,共有182个项目参赛,经过项目征集、项目预审、大赛复赛、决赛等四个环节,最终分青年赛道、成年赛道共21个参赛项目获奖,发放奖励性资金10.6万元,涉及制造业、现代农业、社会服务业、文化创意、电子信息、互联网、移动互联网、工业互联网、人工智能等多个领域,充分发挥了“以赛选才、以赛促业”的引领示范作用,给返乡创业人才搭建出彩的舞台,释放创业创新活力,目前已促进两个项目落地。
(三)加大乡村基础设施投入,营造良好创业环境。鼓励各乡镇(街道)结合各自特色产业支持建设专业孵化器、众创空间、星创天地等科技创业平台。汀泗桥镇洪口村充分整合利用资源,将洪口打造成“网红”村,建立160平方米的乡贤之家,设立乡贤会员工作室,建立工作制度,布置农特产品展示柜等。引进不同领域的人才为村里出谋划策搞建设、谋发展,如书法协会名誉主席致力于乡风文明建设;香城文创空间科技服务有限公司总经理程科回乡创业,为青年提供创业孵化服务,组建青年志愿服务队为特殊人群提供帮助。鹭栖客栈负责人黄燕军在村里创建“四点半学校”,发展公益事业,为村里儿童教育发展提供了支持,洪口村的“十好乡贤”在不同领域为村里的发展壮大作出了贡献
(四)优化职业教育类型定位,深化职业教育与乡村振兴产业融合。深入推进育人方式、办学模式、管理体制、保障机制改革,稳步发展职业教育,建设一批高水平职业学校和专业,推动职普融通,增强职业教育适应性,加快构建乡村振兴实用技能型人才培养教育体系,培养更多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提供坚实的支撑。完善就业准入制度,保障和扩大涉农专业合格毕业生的就业机会。推进学校课程标准与职业技能标准相衔接,提高毕业生的就业质量。围绕本地农业主导产业发展,依托咸宁职业技术学院、农科院等教育阵地,培养农业技术、产品营销、电子商务等实用人才,培育一批“新农人”。
三、加大人才引育,提升人才队伍素质
(一)开展乡村振兴干部培训,提升乡村振兴干部能力和素质。一是积极开展乡村振兴“头雁计划”培训工作。2022年以来在全区遴选了7名新任村党支部书记参加省乡村振兴局组织的“头雁”示范培训班,提高农民群众创业致富能力,提升了村支部书记乡村振兴领导能力和水平。二是积极开展乡村振兴干部培训。我区组织了2022年度、2023年度区乡村三级干部培训计划,举办9期培训班,同时督促各乡镇每月至少举办一期培训班,共培训乡村振兴系统和驻村干部6600余人次,其中地方党政领导干部1000人次、乡村振兴系统干部及信息员940余人次、行业部门干部820人、帮扶干部1440人次、村干部和第一书记2400余人次,极大地提升了乡村振兴系统干部和驻村干部政策业务水平。
(二)强化本土人才培育,增强乡村振兴活力。大力开展农民职业技能培训、农村实用人才带头人培养和农业实用技术培训,促进农民科技文化素质全面提升。一是培育了一批数量充足、门类齐全、素质优良的农村实用人才队伍。推动了我区的产业振兴。其中福兴农业开发公司总经理黄聪,成功申报向阳湖莲子农产品地理标志;俊敏合作社理事长杜开俊被区委、区政府推荐为典型,并授予该单位“高质量发展先进单位”荣誉称号;胡志亮等3人,被区委人才办认定为“优秀乡土”农业人才。宏盛养殖专业合作社被授予“咸宁市重点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这些人才提高了我区农业产业的知名度和影响力,形成了特色鲜明的“咸安好例”。二是积极实施高素质农民培育工程。以农广校为主,各行业推广中心为辅,明确培训责任单位,制定《咸安区高素质农民培育实施方案》,按照“需求导向、产业主线、分层实施、全程培育”的工作思路,建立“理论教学+现场教学+实习实训”的培育模式,近3年来共举办“咸安高素质农民培训班”30期,共培养造就了2000余名高素质的农村实用人才,向省农业农村厅推送5名产业领军人才参加系统培训,为乡村振兴头雁计划储备人才提供支撑。为进一步增强基层农技推广体系服务能力和水平,组织60名基层农技推广骨干人才参加脱产培训。举办全区基层农技人员知识更新培训班,48名基层农技推广人员参加培训。同时以提高生产经营能力和专业技能为目标,加大对种养大户、农民合作社骨干、返乡涉农创业者等不同类型人才群体培训,分层分类制定培训计划,为全区现代农业发展提供了有力的人才和技术支撑。三是持续强化脱贫人口等就业困难人员职业技能培训。结合乡村发展特色和培训需求,对有培训意愿的未就业人口和脱贫群众提供就业技能培训,做好就业困难人员技能培训,加大技能提升力度,并按规定落实职业技能培训补贴。截至6月底,人社局组织各乡镇开展抖音创业、育婴员、养老护理员、中西式面点等各类就业创业培训20期,培训551人。四是实施“一村多名大学生”和“一村一名大学生村医”计划。为125个村定向培养了325名“一村多名大学生”、149名“一村一名大学生村医”。实施农村电商人才成长工程,开设电商零基础班、电商提升班、乡镇专题班等各类培训班176期,免费培训电商人才近万人次。其中,电商人才肖畅辉,回乡牵头成立网商协会,吸纳企业会员88家,培养、集聚电商从业人员1500余人。咸安区积极实施高素质农民培育工程,培育新型职业农民和乡土人才150人次。
(三)大力引进基层人才,夯实乡村人才队伍建设。一是加强基层人才招引服务乡村。自2018年以来共招聘和引进915名各类人才服务乡村、扎根乡村。其中乡镇农村教师658人,基层医疗卫生人员149人,其他事业单位人员108人,为乡村人才和组织振兴提供了有力支撑。二是充实村“两委”力量。2021年换届以来,咸安区共动员引回233名咸安籍大学生、在外创业人士22人、农村致富能人37人、复退军人64人,进入村(社区)“两委”班子占比37%。三是引进专技人才服务农业。近年来,咸安区通过“招硕引博”“双一流大学生引进”等人才引进计划为农业系统引进了5名硕博人才。
(四)柔性引进高端人才,助推专家服务基层。目前,我区现有省级科技特派员有8人,市级特派员有9人,区级特派员入库人员有170余人,新建5家科技特派员工作站,服务企业、合作社、各类经营主体等突破180家,范围覆盖全区13个乡镇。2023年4月,湖北科技特派员工作站(官埠桥镇)在香城文创空间正式挂牌运营,现有省、市、区三级科技特派员10余名,临时党支部1个。咸安区举办“科技特派员春季惠农进茶乡”活动,由11名科技特派员及直播助农自媒体领域专家同咸安区茶叶企业代表现场面对面对接茶叶种植、茶园管理技术、茶叶加工技术以及茶叶产品的升级,为茶企搭建供应链桥梁,打通茶产品网上直播销售渠道。
四、落实优惠政策,鼓励人才返乡创业
(一)落实惠农政策。为了鼓励激励更多农民工、高校毕业生、年轻人返乡创业,结合我区实际,出台一系列惠农政策,为创业人员提供优渥条件。以茶为主的田园综合体基地建设,对新增100亩以上茶园基地建设按每亩600元标准予以补贴。对面积超过500亩的连片集中茶园基地,提前统一编制统筹规划,由区政府整合区财政、发改、水利、交通、自规、林业、农业等部门资金,支持基地建设,创建国家、省、市级标准园。蔬菜基地100亩以上农户,每亩补贴300元。标准园内新建钢架大棚集中连片30亩以上农户,每亩给予4000元补贴(具体按农机部门有关政策规定执行)。组织农户从事食用菌生产总数超过5万袋的农户,给予每万袋1000元的补助,给予组织乡镇每万袋100元的补助。
(二)落实人才创业优惠政策。一是大力实施“我兴楚乡·创在湖北”返乡创业行动,全力支持返乡创业者创业贷款融资,加大力度将政策红利带给返乡创业者,对符合条件的返乡创业人员,给予个人不超过20万元,合伙经营不超过100万元、小微企业不超过500万元的创业担保贷款贴息。截至目前,全区发放创业担保贷款1273笔、25299万元,新增返乡创业333人,带动就业942人。二是支持省级大学生创业扶持项目和返乡创业示范项目申报,对分别被认定为省级大学生示范项目和省级返乡创业项目的分别给予5万-50万元、10万元奖补。对被认定为省级返乡创业示范园的给予60万元奖补。目前大学生创业扶持项目已申报25个,省人社厅正在审核中。三是落实一次性创业补贴政策。各类返乡创业人员5年内在本地首次创业,自注册登记之日起经营6个月、带动就业3人以上的给予5000元的一次性创业补贴。截至目前,受理返乡创业者一次性创业补贴申请17笔,发放一次性创业补贴8.5万元。
(三)落实乡村人才培育支持政策。对获得全国农业科教兴村带头人、省优秀农村实用人才及相当于上述层次农村实用人才称号的,一次性给予3万元、1万元奖励。农村实用人才被评为助理级以上职称的,分别给予高级2000元、中级1000元、助理级500元奖励。对认定为国家、省、市、区特派员的分别给予每年10000元、8000元、6000元、5000元的补助。
五、加强激励保障,引导人才聚集基层
(一)落实乡村振兴一线工作激励政策。每年开展驻村帮扶工作考核,按20%的比例评选一批突出工作队、突出第一书记和工作队员,全区通报表彰,激励广大干部积极投身乡村振兴工作。
(二)创新村干部等级序列管理和激励奖励政策。印发了《关于村干部实行岗位等级序列管理和村级实行激励奖励的实施方案(试行)》,设置村“两委”18级的等级序列,按照岗位等级确定工作报酬,对村级实行年度考核激励和集体经济发展成效奖励,激励村干部干事创业、担当作为。
(三)支持农业技术技能人才待遇保障政策。鼓励农业技术人才凭技能提升待遇,推行农业企业职务职级晋升和工资分配向关键岗位、生产一线岗位和紧缺急需的高层次、高技能人才倾斜。建立职业资格、职业技能等级与专业技术人员相应职称比照评定制度,鼓励农业企业对高技能人才在岗位聘任、职务职级晋升等方面比照相应层级工程技术人员享受同等待遇,逐步提高农业技术技能人才收入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