咸安区人民政府
热门搜索:

母连锦代表:

您提出的关于抓实农业面源污染治理,促进农业绿色高效转型的提案已收悉,现答复如下:

非常感谢您对农业发展的关注和环境保护的重视,您反映的问题和建议是非常合理并具有可操作性的。

农业面源污染是伴随着农业生产过程不可避免会诞生的,也是当前农业环保工作的重中之重,因此要想实现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的转变,就迫切需要转变农业发展方式,加强农业面源污染治理,切实推进农业生态环境保护与治理,促进农业可持续发展。

近年来在区政府的正确领导和各级环保部门的关心帮助下,我局坚决贯彻落实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牢固树立和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着力推进生态文明建设,扎实开展受污染耕地安全利用、外来入侵生物普查防控、农业面源污染防治、生态环境监测等农业突出环境问题,保护我区农业农村生态安全、生物安全、粮食安全,农业面源污染治理防治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重点加强畜禽污染防治

1.提高粪污处理设施配套率。全区畜禽养殖规模养殖场共有620户,当前禁养区”89户已关停,限养区适养区”531户已全部提档升级完成,全区620全部完成整改。规模养殖场(小区)粪污处理设施装备全部配套,配套率达到了100%大型规模养殖场粪污处理设施装备配套率达到了100%

2.扎实推进示范场创建。2020年,我局制订了《2020年中央和省级畜禽废弃物资源化利用项目实施方案》,在全区遴选7个创建示范点建设,目前7个示范场建设工程基本完工,投入使用效果良好,已有三个示范场通过了专家组验收,其余4家养殖场即将在本月底进行验收,示范场的创建将在全区畜禽养殖场进行广泛推广和应用。

3.推进示范场创建。2021年在斧头湖流域官埠桥镇和贺胜桥镇各建立1个畜禽废弃物资源化利用创建示范点,设施设备建成后,养殖场畜禽废弃物得到有效利用,减少了畜禽粪污对水体的污染。

4.构建种养结合模式,推动粪肥资源化利用在实际工作中利用自身工作优势,加大宣传粪肥科学利用的好处,在养殖户和种植户之间积极架起沟通的桥梁,引导种植户就近就地合理利用粪肥,减少农业面源污染,改良土壤,提升农产品质量。

二、持续抓好水产养殖污染治理

1.建立养殖尾水处理示范点现我区在斧头湖流域向阳湖镇、官埠桥镇、奶牛场等地已建有8处水产养殖尾水处理示范点,通过建设三池两坝、生态沟渠等设施可处理附近13800亩池塘养殖尾水。

2.推行健康养殖模式我区在斧头湖流域现有7家部省级健康养殖示范场,总面积3800亩,总产量2200,积极推广大水面生态增殖、种植莲藕、鱼菜共生等生态健康养殖技术模式。

3.加强示范带动引导指导全区水产科技示范户22户,加强主推技术指导及服务,辐射周边养殖户220余户。

4.推进技术培训指导举办水产养殖高质量发展培训班1期,培训人数40发放三项记录本和水产技术资料600余份,邀请14省、市、区级讲师授课内容包括绿色健康养殖技术、安全用药、尾水处理、质量安全等

5.强化绿色健康养殖宣传。入户指导60余人次,指导乡镇开展培训班3期,发放《用药明白纸》、三项记录本、绿色健康养殖等相关资料500余份。

6.积极开展渔业增殖放流活动,修复渔业生态环境。为保护咸安水域渔业资源环境,切实加强渔业资源管理,我局自2019年起持续在重点流域及湖泊开展增殖放流活动,投放大规格鱼苗约4000万尾。

三、坚决实现种植业减肥减药。

1积极实施化肥减肥增效项目以测土配方施肥为主导,设置土壤取样分析102个,设置相关试验10个,围绕化肥减量增效集中打造耕地质量提升与化肥减量增效示范区,建设相关示范片4处,完成示范面积5000亩,充分发挥示范样板效应。示范区测土配方施肥技术覆盖率达到95%,农用化肥用量实现零增长,土壤有机质含量提升5.1%以上,农用化肥用量减少11%,亩提质增效51元。

2开展App特色技术服务。开通了咸安区耕地质量数据查询App系统,引导群众了解免费查询《咸安区测土配方施肥App》,了解自己耕地主要性质、特点,有的放矢开展退化耕地治理活动,使治理更准确、有效。为群众提供粮棉油等各类主要作物施肥建议及配方,从而实现测土、配方、施肥指导工作全覆盖,扩大蔬菜、果树等园艺作物覆盖面。全区推广测土配方施肥技术110万亩次以上,免费为农户提供施肥指导服务。强化农企合作推广配方肥,配方肥施用面积60万亩,配方肥施用量达到1万吨。积极开展测土配方施肥现代信息化服务试点。

3强化监测预警。设立农作物病虫害测报监测点、草地贪夜蛾监测点23个,安装太阳能性诱测报系统5台套。全年发布《病虫情报》18期、农作物病虫草鼠害防治指挥部文件2期、《农药科学安全使用须知》宣传页及各类文件资料共计13万余份。接受农民上门和电话咨询570人次。向省、市上报全区农作物重大病虫害发生防治信息周报等报表260余份,病虫害预报准确率达95%以上。

4强化统防统治。创新病虫防治理念,推行水稻间隔用药防治新模式。采用高效低毒低残留农药+现代植保机械,替代传统药械和施药模式,推行在病虫防治适期内以植保飞防为主要形式精准施药,集成示范作物病虫综合防控农药减量控害技术模式。

5强化绿色防控。采用健身栽培+农业防治+物理防治+生物防治+科学用药+生态调控的技术模式,开展农作物病虫害专业化统防统治和绿色防控技术的融合集成、试验示范、推广普及和宣传培训,提升绿色防控水平,加速推动绿色防控全程化进程。截至目前,绿色防控面积60.4万亩,绿色防控覆盖率达46.8%。全年主要农作物通过防治挽回损失17293.3吨,整体病虫危害损失率控制在5%以下。

四、多措并举,稳步推进受污染耕地安全利用。

1实施咸安区耕地障碍修复利用项目。全区9797亩受污染耕地范围内建设受污染耕地安全利用集中推进区,遴选专业机构,主要灵活采用酸化土壤调节治理、精准施肥、品种调整、水肥调控、叶面阻控、深翻深耕等措施,切实保障我区粮食安全。

2严格管控耕地种植结构调整。桂花镇对118亩严格管控耕地实施种植结构调整,聘请省级专家制定出台了《咸安区桂花镇严格管控类耕地种植结构调整方案》,项目总投资115.3万元,对118亩受污染耕地进行非食用性经济作物进行种植结构调整,有效改善土壤重金属污染现状,并定期对桂花镇严格管控类耕地进行过程指导和技术服务,土壤环境风险得到基本管控。

五、科学施策,持续保护生物多样性。

1制定方案,加大宣传。根据《湖北省外来入侵物种普查三年行动方案(2021-2023年)的通知》(鄂农发〔2021〕41号)等文件精神,印发了《咸安区外来入侵物种普查三年行动方案(2021-2023年)的通知》,开展了相关普查工作。2022年调查发现加拿大一枝黄花防治面积400亩,福寿螺防治面积500亩,发放外来入侵物种防控宣传册8000份,主要开展工作:

2开展咸安区外来入侵物种现场普查防控。一是开展外来入侵物种防指导和督查。指导各乡镇科学采用化学措施、生物措施物理措施、人工拔除等积极开展防控工作,取得了良好的防治效果,福寿螺和加拿大一支黄花发生程度得到了一定控制。二是开展志愿者活动。我局组织开展美好环境与幸福生活共同缔造,集中科学防控福寿螺行动方案,组织各单位、乡镇人员近500余人在桂花镇明星村、高赛村进行人工铲除卵块、沿河捡拾成螺、人工清草清杂、投放青鱼破坏福寿螺越冬场地。

3开展咸安区外来入侵物种普查宣传工作。一是组建了咸安区外来入侵物种普查防控工作微信交流群,印制了《湖北省外来入侵物种普查图鉴》,二是利用广播、电视、网络、公众号、报纸为载体,以党员志愿者活动、生物多样性保护日等活动为契机,发放宣传资料,举办防控技术培训、动员会等,开展广泛宣传,普及外来入侵物种的危害和防除手段,发动群众共同参与,提高群众知晓率及参与度,构建群防群控的工作局面。

四、下一步工作打算

下一步,我局将在市、区和有关部门一如既往的关心和指导下,进一步加强农业农村生态文明建设,巩固既有成果,认真查缺补漏,确保工作实效。

一是进一步探索治理模式。建立多部门联动机制,采取专家包片指导、田间观摩等方式,加强新技术、新模式的推广,大力推进有机肥替代化肥,实施测土配方精准施肥;实行农业投入品包装废弃物有偿回收机制,以区县为单位建立农业投入品包装废弃物无害化处理中心;畜禽养殖粪污处理和水产养殖尾水处理建立投入和维护投入较大,养殖主体难以承担,要探索畜禽粪污处理和水产养殖尾水处理长效补偿机制;开展多途径多渠道的培训学习,加强基层工作人员的生态环保意识和专业技能,为农业面源污染治理提供坚强的人才保障。

二是把巡查工作机制作为日常监管的重要手段。我局将联合区生态环境分局不定期开展重点湖泊水域的养殖场专项检查,发现养殖场设备设施运行不、有偷排、漏排等污染行为的,坚决要求养殖场迅速进行整改,对严重污染环境的养殖场依法联合立案查处。

三是进一步加强协调配合。农业农村生态建设是一项系统工程,我局将进一步加强协调,凝聚力量,整合资源,全面推进各项环保工作,充分展示生态建设成就。

                               咸安区农业农村局

                              2023825



附件:
新闻资讯一网打尽,政务服务尽在手中。
云上咸安
咸安发布
  • 欢迎下载“云上咸安”APP、关注咸安政府网官方微信“咸安发布”
  • ① 打开微信——发现——扫一扫,扫描左侧的“云上咸安”二维码下载APP。
  • ② 打开微信——发现——扫一扫,或搜索“咸安发布”、“xianancn”关注微信公众号。
【 打印 】
【 字体: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