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总体情况
2022年,在区委、区政府的坚强领导下,汀泗桥镇政府认真贯彻落实年度全国、全省政务公开工作要点,始终坚持以《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信息公开条例》为导向,推动政府信息公开工作不断走向制度化、规范化、标准化。
1.单位信息。汀泗桥镇政府主要负责制定和组织实施经济、科技和社会发展计划,制定并组织实施村镇建设规划,负责本行政区域内的民政、文化教育、卫生、体育等社会公益事业的综合性工作,组织本级财政收入和地方税的征收,抓好精神文明建设,完成上级政府交办的其他事等方面职责。我镇现有15个村、1个社区,镇机关下设六大部门,其中党政办公室承担办事处日常工作,各级各部门的综合协调工作;农业发展办公室负责农村综合改革,组织实施促进农村经济发展的政策;纪律监察办公室承担监督检查所属辖区范围内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工作,并对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执行情况进行监督检查;城乡建设办公室负责研究制定并组织实施村镇建设等与社会事务有关的工作;经济发展办公室承担辖区内工业、第三产业、安全生产等与经济发展有关的工作;社会管理综治办主要承担社会管理综合治理工作。镇党委书记为寇红同志,镇机关在职行政35人、行政工勤1人、事业编1人,退休41人,遗属17人。办公地点设在咸安区汀泗桥镇沿河路6号,工作日办公时间为上午8:30-12:00、下午14:30-17:30,对外办公电话:0715-8611340,邮政编码:437000。
2.组织领导。为保障政务公开工作要点落地落实,压实责任,推进政务公开工作各项任务落到实处,我镇结合实际,从加强组织领导、健全目标责任、强化制度建设等方面入手,成立了由镇长任组长、分管党委委员任副组长的汀泗政府信息公开领导小组,领导小组下设办公室,具体负责政府信息公开日常工作,指定专人作为政府信息公开工作人员,承担政府信息公开工作,不断促进政务公开、政务服务交叉融合,探索将政务公开和政务服务有机结合,有效提升了政府公共管理和社会治理水平。
3.平台建设。我镇主要通过区政府门户网站(http://www.xianan.gov.cn)、微网站、咸安政务服务微信公众号、云上咸安等平台发布本部门政务公开工作信息。
4.政府信息公开。
(1)主动公开信息总量。2022年,我镇通过政府政务网站、政务公开栏、云上咸安、广播电台等主动公开政府信息数总计446条。一年来,政府热线电话接到群众各类咨询、投诉、举报、反映情况等超过300件。通过群众热线电话,政府深入了解群众需求,尽力帮助群众解答疑惑、解决问题;对于举报投诉,立即着手调查取证,及时回应群众,保证公开落到实处。
(2)政务服务方面。设立了汀泗桥镇政务服务中心,核定事业编制5名,实有人员15人,统一负责行政审批和政务服务“一张网”建设及网上办事大厅运行管理。我镇便民服务大厅目前进驻有便民服务窗口12个,进驻单位主要有人社、医保、城建、国土、民政、市场监管、涉农、退役军人、卫生、财政、林业、广电等12家单位。2022年,全镇15个职权部门和社会化服务机构共计办理审批和服务业务600余件,其中政务服务业务300余件,社会化服务业务300余件。
(3)重大建设项目情况。2022年,汀泗桥镇紧紧围绕“富美汀泗”建设目标,积极推动市区重点项目建设,推进107国道改线、镇区107国道提档升级、咸宁大道西延伸线、渔光互补项目、国土占补平衡项目、汀泗中心卫生院、中心幼儿园、新中心水厂、综合文化服务中心工程建设,推进农村旱厕改造,打造“四好农村路”管养示范乡镇。
(4)部门预决算情况。2022年机关运行经费预算安排193.85万元,主要包括办公费28.34万元、印刷费20.39万元、电费8.86万元、水费0.43万元、邮电费4万元、取暖费0.5万元、物业管理费4万元、公务用车运行维护费8万元、差旅费0.1万元、维修(护)费16.17万元、会议费8.07万元、培训费4万元、公务接待费13.2万元、其他交通费用19.92万元、公务交通补贴19.44万元、劳务费9万元、委托业务费15万元、租赁费1.2万元、办公设备购置费14.8万元,其他商品和服务支出37.8万元。与2021年相比减少34.51万元,减少15.11%。
(5)农业生产方面。一年来共完成早稻种植面积7400亩,早稻产量2760吨,夏收粮食产量684吨,秋收粮食作物播种面积59900亩,油菜播种面积49800亩,油菜籽产量15000吨。
(6)民生兜底情况。2022年共新增低保39户,取消低保105户。目前全镇共有城乡低保对象622户,保障1163人,全年累计发放最低生活保障金约497.32万元。共有特困供养对象125人,全年共发放特困供养资金约 198.4万元。新增低收入家庭10户,保障36人。全年办理临时救助147人,累计救助资金约37.7万元。救助遭受特别重大困难家庭1户,实施一事一议,救助资金1.8万元。
二、主动公开政府信息情况
第二十条第(一)项 | |||
信息内容 | 本年制发件数 | 本年废止件数 | 现行有效件数 |
规章 | 0 | 0 | 0 |
行政规范性文件 | 0 | 0 | 0 |
第二十条第(五)项 | |||
信息内容 | 本年处理决定数量 | ||
行政许可 | 0 | ||
第二十条第(六)项 | |||
信息内容 | 本年处理决定数量 | ||
行政处罚 | 0 | ||
行政强制 | 0 | ||
第二十条第(八)项 | |||
信息内容 | 本年收费金额(单位:万元) | ||
行政事业性收费 | 0 |
三、收到和处理政府信息公开申请情况
(本列数据的勾稽关系为:第一项加第二项之和,等于第三项加第四项之和) | 申请人情况 | ||||||||
自然人 | 法人或其他组织 | 总计 | |||||||
商业 企业 | 科研 机构 | 社会公益组织 | 法律服务机构 | 其他 | |||||
一、本年新收政府信息公开申请数量 | 0 | 0 | 0 | 0 | 0 | 0 | 0 | ||
二、上年结转政府信息公开申请数量 | 0 | 0 | 0 | 0 | 0 | 0 | 0 | ||
三、本年度办理结果 | (一)予以公开 | 0 | 0 | 0 | 0 | 0 | 0 | 0 | |
(二)部分公开(区分处理的,只计这一情形,不计其他情形) | 0 | 0 | 0 | 0 | 0 | 0 | 0 | ||
(三)不予公开 | 1.属于国家秘密 | 0 | 0 | 0 | 0 | 0 | 0 | 0 | |
2.其他法律行政法规禁止公开 | 0 | 0 | 0 | 0 | 0 | 0 | 0 | ||
3.危及“三安全一稳定” | 0 | 0 | 0 | 0 | 0 | 0 | 0 | ||
4.保护第三方合法权益 | 0 | 0 | 0 | 0 | 0 | 0 | 0 | ||
5.属于三类内部事务信息 | 0 | 0 | 0 | 0 | 0 | 0 | 0 | ||
6.属于四类过程性信息 | 0 | 0 | 0 | 0 | 0 | 0 | 0 | ||
7.属于行政执法案卷 | 0 | 0 | 0 | 0 | 0 | 0 | 0 | ||
8.属于行政查询事项 | 0 | 0 | 0 | 0 | 0 | 0 | 0 | ||
(四)无法提供 | 1.本机关不掌握相关政府信息 | 0 | 0 | 0 | 0 | 0 | 0 | 0 | |
2.没有现成信息需要另行制作 | 0 | 0 | 0 | 0 | 0 | 0 | 0 | ||
3.补正后申请内容仍不明确 | 0 | 0 | 0 | 0 | 0 | 0 | 0 | ||
(五)不予处理 | 1.信访举报投诉类申请 | 0 | 0 | 0 | 0 | 0 | 0 | 0 | |
2.重复申请 | 0 | 0 | 0 | 0 | 0 | 0 | 0 | ||
3.要求提供公开出版物 | 0 | 0 | 0 | 0 | 0 | 0 | 0 | ||
4.无正当理由大量反复申请 | 0 | 0 | 0 | 0 | 0 | 0 | 0 | ||
5.要求行政机关确认或重新出具已获取信息 | 0 | 0 | 0 | 0 | 0 | 0 | 0 | ||
(六)其他处理 | 1.申请人无正当理由逾期不补正、行政机关不再处理其政府信息公开申请 | 0 | 0 | 0 | 0 | 0 | 0 | 0 | |
2.申请人逾期未按收费通知要求缴纳费用、行政机关不再处理其政府信息公开申请 | 0 | 0 | 0 | 0 | 0 | 0 | 0 | ||
3.其他 | 0 | 0 | 0 | 0 | 0 | 0 | 0 | ||
(七)总计 | 0 | 0 | 0 | 0 | 0 | 0 | 0 | ||
四、结转下年度继续办理 | 0 | 0 | 0 | 0 | 0 | 0 | 0 |
四、政府信息公开行政复议、行政诉讼情况
行政复议 | 行政诉讼 | |||||||||||||
结果维持 | 结果 纠正 | 其他 结果 | 尚未 审结 | 总计 | 未经复议直接起诉 | 复议后起诉 | ||||||||
结果 维持 | 结果 纠正 | 其他 结果 | 尚未 审结 | 总计 | 结果 维持 | 结果 纠正 | 其他 结果 | 尚未 审结 | 总计 | |||||
0 | 0 | 0 | 0 | 0 | 0 | 0 | 0 | 0 | 0 | 0 | 0 | 0 | 0 | 0 |
五、存在的主要问题及改进情况
1.存在的主要问题。一是学习宣传不够到位。对政务公开工作要求领悟不到位,具体表现在对《条例》的学习、宣传还不够全面深入。二是报告质量不够高。由于缺少专业人员,没有组织开展系统培训,全镇政府信息公开工作年度报告质量有待提升。三是政府信息公开不够好。比如制度建设、项目建设等内容因缺少相关的栏目承载,没有及时公布。四是信息公开不够及时。由于人事调整,职责分工发生变化,缺少专业人士对公开内容进行审核,政务公开进度放缓。
2.改进措施。一是提升思想认识。将政务公开工作列入政务服务考评指标体系,引起全镇各级各单位的重视。二是强化学习宣传。认真组织学习领会《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信息公开条例》,邀请专家进行一次业务培训,全面讲解编制政府信息公开工作年度报告的方法和要领。同时,做好政府信息公开宣传工作,让更多党员群众了解各项政策执行情况。三是加强业务监督指导。对政府信息公开日常工作进行检查和督办,查找问题短板,督促整改与落实。
六、其他需要报告的事项
(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