咸安区人民政府
热门搜索:

雷雪峰 委员:

您提出的关于打造咸安特色乡村振兴模式的建议 提案收悉,现答复如下

您提出的建议非常好,也非常具体,从原因分析到意见建议,十分具有可操作性。乡村振兴,产业先行,我们也正在积极努力,围绕咸安六大特色产业强链条补短板,全力推进。

一、咸安乡村振兴现实中存在的问题

1.农业生产条件较差咸安山区土壤贫瘠,集约化生产能力较弱,保水保肥能力相对较差,给产业规模化发展带来很大困难,且易受自然灾害影响,如干旱、水灾、雪灾等,使得农业生产不稳定,增加了农业风险,同样一亩田的产出较江苏或者江汉平原地带效益基本上要少50%

2.人力资源及产品价值不足随着城市化进程加快,咸安农产品多具有季节性和地域性特色,虽有许多品牌,但品牌多而杂,知名度不高,市场渠道狭窄,农业合作社或者集体组织实力不强,无法形成规模化、集约化的生产模式,土地产出率较低,价格波动较大,产品附加值难以有效提升大量青壮年劳动力外出务工,导致农村劳动力短缺,影响了农业生产和乡村建设的持续发展。

3. 生态保护与经济发展存在矛盾实施乡村振兴必须兼顾经济发展与生态保护,咸安作为植被相对高的地区,特别是三区三线划定后,发展特色产业没有地方实施,特色产业发展和生态保护已形成较大的矛盾。

二、我们发展特色乡村振兴模式的主要模式

1. 因地制宜,发展特色高效农业依托咸安山地丰富的自然资源,在重点保障粮食安全的前提下,积极推行一村一品,一镇一业,目前已逐步打造了贺胜桥镇肉鸡产业、双溪桥镇高梁产业、汀泗桥镇中药材产业、马桥镇文旅产业等一镇一业模式,重点发展茶叶、中药材、水果等高附加值农产品的种植,以此提升单位面积的产出和经济效益。同时,广泛推广适合山地环境的小规模集约化种植技术,包括引进抗逆性强、适应山区气候的优质品种,以及应用节水灌溉、有机肥施用等现代农业科技手段,从而全面提升咸安农业的生产效率和可持续发展能力。

2. 品牌打造与市场营销为提升小规模种植农产品的品牌影响力和市场竞争力,我们将致力于公共品牌打造,目前已注册了“咸字桂茶”茶叶公共品牌,正在集中打造“向阳湖大米”大米公共品牌,我们还将积极探索多元化的销售模式,充分利用电商平台、直播带货等现代营销手段,以及乡村旅游等传统渠道,实现农产品从产地到市场的顺畅对接。这些措施将共同促进农产品的销售,推动农业产业的可持续发展。

3. 资源整合与规模化效应为推进农业现代化,需整合分散的小规模种植户,成立合作社或联合体,有效汇聚土地、资金、技术等关键资源,形成强大合力。我们积极实施“小田变大田”和高标准农田项目建设优化土地资源配置,推动适度规模经营。降低生产成本,提高生产效率,推动农业可持续发展。

4. 生态修复与绿色转型通过整合山地生态保护措施,积极推动生态农业与循环农业的发展,以确保水土保持功能得以有效维护,从而实现经济发展与环境保护的和谐共生。2023年,我们启动了第三次土壤普查,对全区的土壤现状进行了全面摸底,并结合普查的结果实施土壤肥力提升和测土配方施肥,此外,实施山水林田湖草系统治理工程,旨在改善农村居住环境,进而吸引城市资本注入,促进休闲农业、康养农业等新型农业业态的蓬勃发展。

5. 人才培养与技术支持积极加强对农民的技术培训,以提升其专业技能和经营管理能力,有助于农民更好地适应现代农业发展的需求,提高农业生产的质量和效益。同时引进先进的种植技术和管理经验。这将有助于提升小规模种植区的科技含量,推动农业生产向高效、环保、可持续的方向发展。

6.文旅产业传承和创新通过挖掘咸安当地的历史文化资源,打造具有地方特色的文化品牌,吸引了大量游客前来观光旅游,促进当地经济的发展。自2019年开始,我们每年打造10个左右乡村振兴示范点,充分利用我们当地的历史文化、红色文化资源,以文促旅,全面推动乡村振兴。

三、下一步发展方向

1.学先进模式。学习优秀地区乡村振兴及产业等成熟模式,充分挖掘我区农业发展潜力,围绕现有乡村振兴示范点和特色产业,擦亮我区农业品牌,打造我区的特色农产品和4A级农旅景区。

2.引大型平台。学习先进地区高质量发展经验,引进或培育产业发展、品牌创建、乡村振兴、粪污利用等方面的成熟平台公司,结合咸安区特点打造推动咸安区特色乡村振兴模式。

3.争发展项目。结合我区实际,围绕乡村振兴和产业发展方面进行全面梳理,认真研判上级文件精神,对照我区现有情况,对标对表,找支撑争项目。

                         咸宁市咸安区农业农村局

202481

附件:
新闻资讯一网打尽,政务服务尽在手中。
云上咸安
咸安发布
  • 欢迎下载“云上咸安”APP、关注咸安政府网官方微信“咸安发布”
  • ① 打开微信——发现——扫一扫,扫描左侧的“云上咸安”二维码下载APP。
  • ② 打开微信——发现——扫一扫,或搜索“咸安发布”、“xianancn”关注微信公众号。
【 打印 】
【 字体:  】
./t20240930_3752565_slhxq.s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