炎炎夏日去哪里觅清凉?对于大幕乡常收村的孩子们来说,这个暑假有了一个既安全又快乐的新选择——村里新建成的公益游泳池正式开放,一湖清澈的活水不仅带来了沁人凉爽,更筑起了一道坚实的防溺水安全屏障。
走进常收村张铁,蓝天白云下,碧波荡漾的游泳池格外引人注目。不少孩子们在游泳池内嬉戏玩耍、溅起欢快的水花,村民们或在树荫下乘凉闲聊,或看着水中嬉戏的孩子,蓝天、碧水、绿树与欢笑构成了一幅夏日乡村的和谐图景。
然而,这份轻松来之不易。暑期是青少年溺水事故的高发期,常收村地处大幕山区,自然水域较多,防溺水压力尤为突出。今年,常收村转变思路,变“堵”为“疏”,通过流转土地,精心打造了一座占地6000多平方米的公益生态泳池,从源头上为孩子们创造了一个安全、规范的亲水环境。
“我们村是大幕乡政府所在地,常住人口有一万多人,妇女儿童就有6000多人。”大幕乡常收村党总支书记佘继胜介绍道,“暑假天气炎热,如果孩子们到处野游的话安全根本无法保障。为此,我们在张铁流转了60多亩土地和鱼塘,建设这个公益游泳池,从源头上防止溺水事故的发生。”
思路的转变带来了实实在在的安全实效。新建成的公益游泳池充分利用当地生态优势,引入清凉洁净的流动山泉水,并科学规划三个不同水深(1米、1.2米、1.5米)的泳池,满足不同年龄段孩子需求,同时配套设置了公共厕所、商贩售卖点等基础设施服务前来游玩的村民。泳池开放首日,便吸引了本村及邻近地区近千名村民及儿童前来体验,有效减少了青少年前往野外危险水域游泳的情况。
“现在村里有了这个游泳池,我们有小孩的都带孩子到这里来玩。”常收村村民涂红霞高兴地说,“水里又凉爽,周边又有树荫,孩子游泳安全,我们家长放心、小孩也玩得开心!”
谈到下一步的打算,佘继胜表示,将进一步完善停车场等配套设施,并逐步增设服务摊位,方便前来游泳的村民,同时计划结合泳池周边资源,发展民宿、采摘园等多元业态,通过一系列的措施,促进常收村集体经济的增收。“这座公益生态泳池将成为常收村安全度夏的保障和乡村发展的新亮点。”佘继胜信心满满。
咸宁台记者:洪瑞 融媒体记者:吴涛 通讯员:胡晓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