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了修订后的《党政机关厉行节约反对浪费条例》,从制度层面进一步拧紧了党政机关带头过紧日子的螺栓。为抓好贯彻落实,咸安区以“科技+绿色+管理”为抓手,通过智能化改造、低碳化转型和精细化管控,推动行政资源高效利用,为推进节约型机关建设注入绿色动能。
科技赋能,公车管理降本增效
咸安区对全区党政机关事业单位213辆公务用车进行4G单北斗定位设备更新,接入省公车信息化平台。通过建立严格用车审批制度、鼓励多人共乘、规范驾驶员行为等举措,并借助动态监管系统,2024年公务出行车次同比下降3.6%,单车平均能耗下降4.6%。同时,积极探索“乡镇租车、平台管车、公司养车”新能源汽车租赁模式,打通基层公务出行“最后一公里”。今年新配备公务用车中,新能源汽车占比达85%,同比提升13个百分点。
绿色转型,节能降耗成果丰硕
咸安区围绕“双碳”目标,多管齐下推动公共机构绿色发展。完成节能信息系统升级与能源消费数据统计,对高耗能单位实施节能评估改造;开展“碳路先锋、绿动未来”低碳日、“节能增效,焕‘新’引领”主题节能周等宣传活动,辐射群众超1.2万人次,在集中办公区设置节水节电提示标识1000余份,发放节能宣传提示300余份;在咸宁市第一人民医院引入合同能源管理模式,运维成本下降15%。目前,全区50家单位成功创建“全国节约型机关”。
精准管控,闲置资产有效盘活
在资产管理上,咸安区实施“全生命周期”管控。完成37家党政机关68栋办公用房权属统一登记,签订51份安全使用协议;调整涉改单位办公用房5387平方米,清理闲置房产1936平方米、土地500平方米;建立“一房一档”信息库,实行新建、装修、维修审批责任制,今年开展重点单位抽查3次,整改问题6项。创新“动态调配+共享办公”模式,为区委社工部、区文联等单位调配办公用房,提升资产利用率。
“过紧日子不是减发展,而是转方式。”咸安区机关事务服务中心负责人表示,未来将持续深化“智慧+绿色”管理改革,计划5年内实现新增公务用车新能源全替代,提升公共机构绿色建筑占比,大力推动合同能源管理项目,让“紧日子”过出“好滋味”。
通讯员:梁潇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