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椿是春季一道不可缺失的美食,奇特而浓郁的异香,对于爱吃香椿芽的人来说,是一种幸福的春天味道。但这个幸福滋味,在双溪桥镇三桥村,却整整提前了三个月。
室外天寒地冻,棚内却是生机盎然。2月17日,记者来到了三桥村蔬菜种植基地,掀起厚重的尼龙布帘,一股热浪裹挟着浓郁的香椿气味扑面而来。站在25℃的大棚里,瞬间温暖了许多。与常见的大香椿树不同,这里的香椿树都是斜着栽的,大约一米半高,并且是一条条细杆。十几株香椿树贴聚在一起,树上一簇簇香椿芽娇嫩争艳,翠绿的颜色中点缀着或深或浅的紫红色,成为大棚里一抹独特的风景。
“我是从2023年开始试种香椿的,原本是2024年上市的,那会遇到冻雨天气,才拖延到今年。”基地负责人刘俊贤告诉记者,从去年年底,基地的香椿就开始采摘了,可以持续到今年5月份,目前价格大约在70元/斤,比预期的效果要好很多。
刘俊贤表示,偶然一次机会,发现了大棚香椿这个项目,考虑到成本低、好管理,原本经营花卉苗木的他立刻前往山东寿光学习种植技术。双层覆膜、水肥一体化、生物防虫等技术的集成应用,让原本靠天吃饭的时令野菜变身基地的香饽饽。
至于销售问题,刘俊贤从来没有担心过。熟练掌握技术后,他最终选择打开上海销售市场。
“基本上都是供不应求,你看,这都是上海那边老板的催收电话。我们采摘打包、冷链发送,12个小时后直接到上海客户手中。”聊起下一步打算,刘俊贤表示,今年3月会扩大规模,再加6个大棚,预计种植8亩大棚香椿,产量将达到4万斤。
棚内“椿”意正浓,那一抹抹嫩芽,是春天的希望,而在乡村振兴的道路上,越来越多的农户正在续写“椿”天故事。
融媒体记者:余娅敏 吴涛